(1)加強氣象風險預警預報。開展應急值班值守工作,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加強開展災區氣象條件和天氣趨勢監測預報,動態發布突發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
(2)組織避險轉移。指導事發地政府按照群測群防有關規定,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員和受威脅的群眾,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危除險措施
(3)開展災險情監測與研判。組織專業隊伍及專家指導開展災害現場應急調查和監測預警及周邊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會商研判災險情及發展趨勢,為搶險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4)開展災險情調查評估與報送。開展災險情詳細調查,對災區損失情況進行評估和統計匯總,按規定程序和要求及時報送災險情信息和應急處置工作情況。
(5)開展人員搜救。立即組織基層組織、有關單位和廣大干部群眾開展自救互救,組織協調各方應急救援力量
(6)采取緊急處置措施。結合災險情評估和趨勢研判情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專業技術隊伍采取一定期限的排危除險等應急處置措施,延緩災害發展進程,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防止造成二次傷亡。
(7)開展醫療救治。迅速協調組織應急醫療隊伍趕赴現場,搶救受傷群眾,必要時建立醫療點,實施現場救治。
(8)安置受災群眾。開放應急避難場所或設置集中安置點,對安置場所進行地震、洪災、地質災害等災害風險評估,確保安置場所安全
(9)搶修基礎設施。搶修因災損毀的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協調運力,優先保障應急搶險救援人員、救災物資和傷病員運輸需要。
附件:關于印發《宜賓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試行)》的通知
韶府〔2022〕12號;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管理干部專業培訓率達到100%;災害事故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年均每十萬人受災控制在15000以內
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提升;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高,完善各類預警信息發布手段;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達標率95%以上
〔2022〕16號;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生物實驗室建設,搭建區域內“1+N”公共衛生應急專業實驗室網絡
肇府函〔2022〕117號;七大工程推動規劃目標任務落地實現,包括補短板工程,市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工程,智慧應急信息化建設工程,固根基工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安政〔2022〕10號;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安全生產水平顯著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全面加強;應急救援實戰能力大幅增強;應急綜合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蕪應急〔2022〕57號;應急管理體系趨于健全;風險防控能力全面提升;應急救援水平顯著提高;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實現
設定了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深化應急管理法治建設,提升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提升應急信息支撐能力,凝聚公共安全應急合力等7個方面34項主要任務
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設定了13項主要指標,設定了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等7個方面任務
涼府發〔2022〕9號;應急管理機構專業人才占比超過60%,應急管理部門綜合行政執法裝備達標率達到100%,新增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率達到100%
臨政辦字〔2022〕90號;通過書面方式向上級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報告疫苗安全事件信息,緊急情況下可通過電話方式報告,初報,續報,終報,核報
淮應急〔2022〕32號;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氣象監測精密度達到88.75%,公眾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達到95%,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內
隴政辦發〔2022〕68號;以全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總攬,以各縣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38個市本級專項應急預案為基礎,應急預案體系已經基本形成